/uploadDir/jpg/20231128/1701152120590.jpg
神学漫谈
从教牧是信徒“属灵父母”的视角浅谈教会牧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日期:2019-12-08    文章来源:王会忠    我要分享


 


圣经把教牧人员称之为:福音的使者、无愧的工人、基督的精兵、灵性的卫士、君尊的祭司、忠心的管家圣经也把教牧人员比喻为是“群羊的牧人、得人的渔夫、劳力的农夫、合用的器皿、属灵的父母”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虽没有教牧人员这一称呼,但是却教导:“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是学生的再造父母”,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见圣经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有许多相融通的地方,本文将从圣经所教导的教牧人员是信徒“属灵的父母”这个角度,探讨教会牧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 圣经是信仰的基础,是教会牧养的依据

圣经被称为是上帝写给他儿女的一封信,上帝被称为是我们慈爱的天父,为什么上帝被称为“天父”呢?因为他不仅创造、养育、保护人类。上帝更要重生人类,重生是信耶稣,接受耶稣为救主,经历圣灵的再生,从此我们生命被改变,称为“新生”,因为上帝重生了我们,地位被改变,因此被称为天父的儿女。约翰福音1:12说:“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加拉太书4:57“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叫我们得儿子的名分。你们既为儿子,神就差他儿子的灵进入你们的心,呼叫:阿爸父!可见,从此以后,你不是奴仆,乃是儿子;既是儿子,就靠着神为后嗣。” 罗马书8:16说:“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

圣经记载,上帝对我们的养育、看顾、保护,如同老鹰看顾雏鹰(申32:1011),母鸡保护小鸡(太23:37)。圣经更记载上帝对人类的爱胜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以赛亚书49:15节说:“妇女焉能忘记她吃能的婴儿,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诗篇10313节说:“父亲怎样怜恤她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他的人。”

父母会管教自己的儿女,天父也会管教他的子民。希伯来书12:710“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焉有儿子不被父母管教的呢?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身生的父都是暂随己意管教我们;惟有万灵的父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以色列民被称为神的子民,他们悖逆上帝,上帝就用亚述、巴比伦管教他们,“亚述是我怒气的棍,手中拿我恼恨的杖(赛10:5)”。

圣经不仅教导上帝是我们的“天父”,圣经也教导教牧人员是信徒“属灵的父母”。马可被称为是使徒彼得的属灵儿子(彼前5:13)。提摩太、提多、阿尼西母被称为是保罗三个属灵儿子,哥林多教会,加拉太教会、帖撒罗尼加教会被称为是保罗属灵的儿女,今天的教牧人员也被形容为信徒“属灵的父母”,为什么这样称呼呢?因为教牧用福音生下信徒,经历生产之苦如慈母,精心培育如严父。

保罗对哥林多教会说:“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林前4:1415)”。保罗对加拉太的教会说:“我小子啊,我为你们再受生产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们心里”(加4:19

保罗对帖撒罗尼迦教会说“我们作基督的使徒,虽然可以叫人尊重,却没有向你们或向别人求荣耀,只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我们即是这样爱你们,不但愿意将神的福音给你们,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因你们是我们所疼爱的。弟兄们,你们纪念我们的辛苦劳累,昼夜工作,传神的福音给你们,免得叫你们一人受累(帖前2:69)”

保罗曾为歌罗西教会的信徒生命长进而痛苦,他说:“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1:24)”

谁是属灵的父母,就是为儿女的生命担忧的人,使徒保罗说:“我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是谎言,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为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9:13)”。使徒保罗认为教会中每一个弟兄姊妹,凡被耶稣基督宝血所救赎而重生得救的人,都是主内灵胞肢体,主内骨肉至亲。他为教会“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的。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除了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使徒保罗无愧为一位属灵的父亲,教牧的楷模。

圣经是信仰的源泉,是牧养管理教会的依据。它给了我们许许多多做属灵父母的例子与榜样。圣经有许多教导我们教牧作属灵父母的肺腑之言:“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义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牧养教会的沃土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之精髓也是由师傅传向弟子,从而代代相传绵延数千年。名师出高徒,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道家、兵家,是纵横家的鼻祖,被后世誉为通天奇才。他的弟子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商鞅、李斯等等。长桑君,战国时期神医,史书对他的记载寥寥无几,但他的学生扁鹊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医。孔子一生有弟子三千,入室弟子72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老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成功的引领者。教牧人员对信徒心灵的牧养,对信徒的引领,相当于老师对学生。

《三字经》中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这些句子读来朗朗上口,是中国家庭喜欢用来教育子女的好素材,但是如果用在教会当中,教牧人员用来牧养信徒,同样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

 

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只选取了母亲为游子缝制衣衫的一个普通场景,以小见大,表现了母爱的至深博大,从而使人得到的印象更为具体、真实。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反问的口气写出了游子对母爱的感恩不尽。春天的阳光温暖大地,小草破土而出,在阳光的哺育下,茁壮成长。这阳光对小草的赐予,正如母亲对儿女的恩泽,是丰厚得无以报答的。这就把母爱的伟大与深沉很形象地表达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中国这样优美的诗词,用在教会教导信徒感恩母爱,孝敬老人同样是可取的。

唐代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原来是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但是这句诗也常常用在教师完全的,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如果用在中国教会教牧人员身上,也同样可以形容:教牧人员为教会尽心、尽力,毫无保留,完全摆上自己的一切,道理是相同的。

总之,这样的例子非常的多,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有许多相通相融的地方,只要多交流就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三、总结

圣经是教会牧养群羊的依据,文化是福音的载体,优秀中国文化是教会向中国人传福音、牧养中国信徒的桥梁、管道中国教会建立在有上千年文化的这块沃土上,积极吸取中国优秀文化的养分,培育中国教会的牧养范式是非常有必要和可行的

基督福音与中国文化的广泛交流有利于学习和吸收不同文化成果,有利于增进友谊和加强相互了解,有利于教会的牧养与管理,有利于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中国教会建立有博大精深的这块文化沃土上,只要教会谦卑学习,就一定能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到牧养群羊的良好素材,积极吸取中国优秀文化的养分,就一定能培育中国教会的牧养范式。

 

 

 

 

参考书: 1、吴恩平著《教牧的职分》中国基督教练会出版

2、https://hao.360.com

云南基督教神学院 版权所有 2017 www.ynshxy.com 滇ICP备17004955号-1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784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云(2022)00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