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Dir/jpg/20231128/1701152120590.jpg
神学漫谈
基督教三位一体上帝观是如何确立的
日期:2017-06-25    文章来源:王会忠    我要分享

基督教三位一体上帝观是如何确立的

 

王会忠

 

基督教信仰的对象是三位一体的上帝,神学最为重要的课题是对上帝的诠释,如果没有上帝,基督教便失去存在的价值;如果对上帝的诠释是错误的,基督教将变成一种偶像崇拜的宗教(或多神教)。根据圣经的启示,上帝是独一的,圣经说:惟有耶和华他是上帝,除他以外再无别神(申435)。”“天上地下惟有耶和华他是上帝,除他意外,再无别神(申439)。”“以色列阿,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是独一的主(申64”。上帝是宇宙万物的创造主,是非被造的,其他一切的神明,包括天使、各种神灵及附在偶像后边的魔鬼,都只是受造物,受造的一切神明有无穷的能力,可以帮助人实现各种愿望,但他们都只属于是受造物,所以敬拜这些神灵只能算是偶像崇拜,而不是真神的信仰。唯一真实的上帝是非被造的,是自有永有的。根据圣经的启示,上帝是独一的,但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三位同尊、同荣、同受敬拜。然而,圣父、圣子、圣灵是怎样的关系,独一的上帝,那么圣子、圣灵的地位如何?在教会历史上,上帝观是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也是早产生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基督教神学教义发展史的角度,谈“三位一体”名称的由来、教义的产生和发展直至成为正式信条的全过程进行历史的研究;还研究与此有关的各种学说,它们相互争论的所在,以及最后如何确立这一教义为正统信仰。古教父对三位一体上帝观的认识历程及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的制定对上帝观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一、 使徒时代的上帝观

   初期教会产生于多神崇拜的罗马帝国时期,但教会承袭旧约和犹太教的传统,接受了一神论的观念,抗拒当时流行的多神主义。他们相信圣父上帝为独一的真神、创造万有的主,并以他的权能掌管天地众生(参申43564)。除了敬拜圣父之外,初期教会也尊崇耶稣基督为神。约翰福音说明道成肉身的真理,指出基督的先在性(约1118);保罗说基督本有上帝的形象(西115,腓2511),并称基督为神(罗95,约2028)。虽然对圣灵的尊称,比不上对基督那么明显,但圣经里也有明确的经文确定圣灵的神圣地位:圣灵是真理的灵(约1417),是另一位保惠师(约146),也是基督的灵(罗89)。

   初期教会新约书信逐渐写成,但是新约正典还未制定,但从其中的书卷,对塑造神格多数性的观念,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新约圣经中有时提到圣父和圣子二而一的模式,

林前86……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有都本于他,我们也归于他;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有都是借着他有的,我们也是借着他而有的。

新约圣经也有父、子和圣灵三而一的模式:

2819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

林后1314愿主耶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新约圣经里关于父、子和圣灵的讨论,还未成为一个教义,但三而一的模式早已存在信徒的信念中,为后来上帝观的讨论,提供了宝贵的原始材料。

二、 第二世纪是三位一体上帝观的孕育时期

   第二世纪,在希腊文化影响下,教会内兴起了一群护教士,对耶稣基督的身份问题,提出了逻格斯(道)的基督论。他们认为,希腊哲学中的逻格斯是神的理性,居于上帝之内,这逻格斯就是先在的基督。游士丁指出,逻格斯是上帝的儿子,从父而生,为要籍着他创造万有。父上帝透过他在旧约时代向先贤显现,并在末后的日子,逻格斯在耶稣身上成人,由童女而生。护教士认为,基督就是这神圣的逻格斯(道),在永恒中,他是圣父的思想(或理性),后来他成了肉身,在历史上显现。在创世和救赎的工作上,基督与父同工,并完美无缺地表彰了圣父的实际。

教父爱任纽的神学沟通东西方教会,一方面吸取了护教士的精粹,另一方面透视了神格内在的情况。爱任纽肯定基督教的一神观:上帝是一、超越的创造主,他使万有存在,并掌管万有。在永恒的神格,圣父早有了他的道和他的智慧;为了执行创造和救赎的计划,他将内蕴的道和智慧,分别籍着圣子和圣灵彰显出来,这就是上帝自行启示的程序,称为Oikonomia。换言之,父、子和圣灵三而一的分别,原本存在于永恒的神格内,因“他的道和他的智慧,即他的儿子和他的灵,常常与他在。”圣子与圣灵好象是圣父的双手,在创世的时候,他们与圣父同工。

道成肉身是上帝对人的主要启示,成身的道显明了上帝的真相,因为“从上帝生的就是上帝”。爱任纽指出:“首先,我们知道上帝的儿子是先在的。因为父早与他交谈,又在他还未成身之前,差遣他向人显现。然后,他成为人,为人所生,也是上帝亲自在妇人腹中使他成形;这就是说,他被上帝的灵所生……。”圣灵不仅使道成肉身,更帮助人认识他,因为“若没有圣灵,无人得见上帝的道……若要认识父,必须认识子;若要认识子,必须透过圣灵的工作。”

爱任纽对圣灵的体认,比护教士略胜一筹。他虽没有称圣灵为上帝,但却肯定他与子有同等的地位,并且在自启的程序中,承担了重要的使命;“籍着他,众先知为上帝传话,列祖明白属神的事,义人被引进公义之途,他在末后的日子重新被浇灌下来,遍及全地,使人获得更新,归向上帝。”

爱任纽笃信一神论,就是父、子和圣灵三而一的传统公式,他们在神格内的情况虽难以言传,但三者的分别是实在的、永恒的,他们在上帝自启的程序中,才能展现出来,他的教义被称为“程序性三一论”,在第三世纪,这教义激起不同的回应。

三、 第三世纪是三位一体上帝观的发展期

三一论的上帝观进入第三世纪继续发展,也出现了错误的思想。

1、神格唯一论,这种思想的倡导者热衷维护上帝的合一性,主张上帝只有一个位格,而不能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是同一位上帝的三种不同表现形态,其间并无实质性的差别。近代的神学家把神格唯一论分为两派:一派称为动力神格唯一论,另一派称为形态式神格唯一论,在初期的教父中,只有形态论才被称为神格唯一论(也称撒伯里乌主义)。

动力神格唯一论主张耶稣是人,而由于他的道德高尚,灵性深窘,圣灵便临在他身上,上帝立他为嗣子。所以该派也叫嗣子论,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安提阿主教撒摩撒他的保罗(Paul of Samosata)。他相信耶稣是常人,但获得圣灵特别感动和默示。圣子是教会给予耶稣的称呼,而圣灵是指上帝赐给使徒的恩典。由于圣子只是一个名称,圣道本身便没有任何真实的位格可言,而上帝只有一位。结果在268年的安提阿会议上,撒摩撒他的保罗被指斥为异端,并遭革除教籍,从此嗣子论亦销声匿迹达数世纪。

形态式神格唯一论认为上帝只有一个位格,而不能有三个位格。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撒伯里乌,他约于215年在罗马传教,主张上帝只有一位,圣父、圣子、圣灵是同一位上帝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其间并无实质区别,只有对于人的不同关系,犹如人具有灵、魂、体三个方面,太阳具有天体、光源、热源三个方面一样。罗马主教加里斯图(Callistus)在任内,将撒氏开除出教。

2、三世纪西方教父对三一论的看法

基督教思想史上,特土良率先使用“三位一体”这一神学术语,这对解决上帝观的问题,作出崭新的贡献。他用“本质”和“位格”来表达三位一体上帝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质”描写了合一,“位格”说出了分别,强调了神格中的三位,在数目上是可以数的。这两个字都是法学术语,“本质”就是每个人的所有权和社会地位,正如我们今天说“财产所有人”,“位格”就相当于我们常说的“法人代表”一样。

特土良使用三位一体这一神学术语来说明圣父与圣子和圣灵分享神性而不分割神性。与此同时,特土良也认为“父为整个本质,而子是衍生出的部分”,子有时间的被生,在子的位格里包含着“里面的隐在”和“外面的被生”,即所谓的“内在之道”和“宣讲之道”。他在这二者之间作了区别,前者永远内在于上帝之中,后者则被称为“子”或“智慧”,是在上帝进行创造之前说出的,在这一点的论证上,特土良具有“次位论”倾向。

3、三世纪东方教父对三一论的看法

     在西方教会争论上帝观的同时,东方教会在此教义上另有一种发展。奥利金的神学十分丰富,他肯定了“子为永恒生出的教义”,奥氏认为,子从父生出的过程,不是无中生有的创造工作,也不是神本质里的分裂,乃像理性中生出的意念,又似光辉从光而出一般,这过程源于父的旨意,是他不停息的旨意活动。奥氏说:“父并非生出子,然后把他拼弃,但他是不断将子生出来。”因此,我们不能说“子有一刻是不存在的。”

    永恒生出的教义是奥利金对三位一体的神学一项重要贡献,这教义排除任何“时间居次位”的意念。近代一位学者说:“奥利金对洛各斯神学最大的贡献,就是说明子生出不是在时间里的事件,乃是代表在上帝永恒的存有中一个永恒的过程,这过程的真实性在现今或在创造世界以前,都是相同的……。”

   论到圣灵,奥利金说:“圣灵如风随己意吹。这说明圣灵是有实质的,并不是一些人所推测,他只是上帝的一种活动,却没有个别的存在。”这里奥利金界定了圣灵是另一位格。圣灵的来源,他既不是被造之物,也不是由父所生。奥利金认为,圣灵是从父籍子而出。我们看到奥利金三位一体的上帝观带有层次色彩。

  奥利金的上帝观确定了父、子、圣灵的三个位格,每一位都个别存在于永恒的神格内,而不是在上帝自启过程中才显示出来。这观点是东方神学的重要贡献,把前期的思想推进了一大步。

四、 第四世纪三位一体上帝观的争论期

    到了第四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执政时,教会在外面的逼迫中喘过气来。312年时君士坦丁对基督教一反前君的态度(传说是看到空中之异象而改变)。313年在“米兰敕令”中召告基督教可以以合法的身份存在,330年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努力鼓励市民信主。392年狄奥多西皇帝正式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同时严禁一切其它宗教。从此每一市民都是基督徒,每一十字路口都是讲坛。成为国教后,上世纪的护教卫道经历转移到神学的研究上,故此产生多位名噪一时的神学家,如亚他那修、加帕多家三杰,他们对三位一体上帝观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基督教思想史上所谓的三一论争辩,就发生在第四世纪,又称阿里乌争辩,主要讨论圣父与圣子的关系,或者说是子在三位一体中的地位。历史上的三一论,一般包括两要素:第一,耶稣基督中道成肉身的神子的先在;第二,这一先在神子的完全的神性。这场争论可分为五个阶段

(1) 早期争论是亚历山大主教与阿里乌之间

阿里乌主义(又称亚流主义)是初期教会的一个严重问题,引致教会分裂半世纪之久。尼西亚会议的召开及尼西亚信经的制定,就是大公教会对阿里乌主义的还击。

阿里乌(又译亚流,约250336)是亚历山大城的一位教会长老,生活敬虔,学富才多,是很受欢迎的布道家。他主张上帝是绝对超越与独一的,“他是唯一自生的、唯一永恒的、唯一原始的、唯一真实的、唯一不朽的、唯一智慧的、唯一善良的、唯一的主宰、唯一的万有审判者。”阿里乌所言这位绝对独一的神,就是圣父;任何在他以外的,都属受造的行列。圣子基督只属于受造的层次,不过阿里乌认为基督有别于其它受造之物,因他是在一切受造物之先,是上帝从无中造成的。所以“有一时刻,道是不存在的”,这话成了阿里乌的标语。既然子属于有限的受造行列,那么无法与上帝相交,也不能对无限且永恒的上帝有完全的认识。阿里乌说:“子不明了父,道不能完全和准确地看见及认识父”。虽然如此,道仍然可以称为神或神的儿子,因为他分享了上帝的恩典,他并不是正真的神,但上帝愿意给他这名分上的称号。因此,基督只是一位次等的神而已,他不是完全的人,也不是完全的神。

关于圣灵,虽是三位一体之一,但他没有上帝的本质,也没有子的本质,更不享有他们的尊荣,他是子所造的。圣父、圣子和圣灵是三位不同神圣程度的神,次位论的主张表露无遗。

亚历山大城的主教亚历山大反对长老阿里乌的这种主张,他认为:“上帝永在,子永在;同时为父,同时为子;子与父一同存在,非被生出,他不是由父生出;无论是思想上还是任何时间上,上帝都不先于子;父永恒,子永恒;子从上帝本身存在。”

这样,两派争论不休,危及罗马帝国东部的统一。

2)尼西亚会议期间

鉴于教会出现分裂倾向,有人提议召开东西方教会主教大会,以解决难题。君士坦丁一世既不懂教义,也不关心争论的问题,只是为了帝国的稳定,期望及早结束争议,于是325年召开尼西亚会议。到会的代表有318位主教,期中西部来的代表仅6人,会上主教和神学家分成三派:

A) 阿里乌派:以尼西米底亚的优西比乌为首,主张父子“其质相似”;

B) 亚历山大派:以亚历山大主教为首,下有期随员阿他那修等,主张父子同质;

C) 折中派:以该撒利亚主教历史学家优西比乌为首,主张维持传统的洛各斯基督论。

尼西亚会议上,阿里乌派首先起草了一份极为坦率的信仰宣言,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读后不满意。他看到阿里乌派的“信经”被大多数代表否决,于是就建议采用该撒利亚教会的洗礼信式,如下:

我们信独一上帝,全能的父,创造有形无形的万物的主;

我们信独一主耶稣基督,上帝的话语,从上帝出来的上帝,从光出来的光,从生命出来的生命,是独生字,在一切创造中是首生的,在万世前为父所生,万物籍着他而被造,他为拯救我们而成为肉身,居住在世人中间,受难,第三天复活,升天回到父身边,将在荣耀中来,以审判活人和死人。

我们也信独一圣灵。

这该撒利亚洗礼信式有两个特点:第一,制定于阿里乌争辩兴起之前,没有门户之见;第二,肯定基督的先在和基督的神性。优西比乌的建议为全体代表所接受,但反阿里乌派提议修订某些词句,结果会议采用了皇帝的顾问科多瓦主教何西乌的建议,以上述信式为基础,加上“同质”一词,作为会议的正式宣言。御批通过后,就有了原始的尼西亚信经,成为日后“尼西亚信经”的基础:

我们信独一上帝,全能的父,创造有形无形的万物的主;

我们信独一耶稣基督,上帝的儿子,从父所生的独生子,即由父的本质所生的,从上帝出来的上帝,从光出来的光,从真神出来的真神,受生而非被造;与父同质,天上和地上的万物都是籍着他而受造;他为我们世人并为拯救我们而降临,成了肉身,成了人,受难,第三天复活,升天,将来审判活人和死人。

我们相信圣灵。

凡说“曾经没有他”,“他出生前不存在”及“他从无中成有”,或称上帝的儿子具有“另外的本质或本质”,“是被造的”,“会变化”或“会改变”的,这些人都被大公会议诅咒。

显然,“与父同质”是尼西亚信经的焦点,因这肯定耶稣基督与父绝对等同的神性,并破解了阿里乌主义的次位论。为要彻底对付阿里乌主义,信经内提出一连串的诅咒。尼西亚会议的成功,就是从“本质”的角度厘定了基督的神性。教父籍着圣经的启迪,创制出一些本体性的词汇,尝试解决那紧迫的神学问题,并向教会作出宣告。这是本色神学发展的美好榜样,为日后以弗所和迦克敦会议铺路。可是,这次会议并没有进一步探讨神格合一的问题;换言之,父子同质会不会引致二神论呢?父子同质在神格内的分别有是什么?三位一体的问题,直接导致基督论的问题:当我们说耶稣基督是神的时候,这位与父同质的神,他的人性怎样与神性结合?道成肉身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继续受到教会的关注。

3)亚他那修时期(阿塔那修)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尼西亚会议可算上君士坦丁皇帝亲手的作为,他召开会议,并监察会议的进程。他在位期间,没有人公然反对尼西亚信经。事实上,尼西亚会议并没有停止上帝观的争论;相反,信经变成了争论的焦点,教父对他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著名的主教亚他那修为维护尼西亚信经,结果五次放逐,但他五起五落的遭遇,便可知神学派别对垒的形式。尼西亚会议之后形成了尼西亚派和从事地下活动的阿里乌派,当时,大多数教父的立场是介于这两派之间。他们不喜欢亚流主义的极端主张,但又不能完全接受尼西亚派的论点,尤其是“与父同质”一词,他们认为并不符合圣经,又恐怕这词会引起形态式神格唯一论的危险,于是改用了“本质相似”。在这数十年的神学争论中,最为突出的并对上帝观的研究有贡献的教父,就是亚历山大主教亚他那修。亚氏乃推翻阿里乌主义的主力,他为“同质”一词所代表的神学理论力争到底,甚至可以说,亚氏挽救了尼西亚会议。他在诠释三位一体的教义上,主要有两方面的贡献。第一,亚他那修除了坚持子有完全的神性身份之外,更指出子与父在神格内的合一。“父是父,子是子”在位格上是有分别,但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一切父所有的都属于子。亚他那修断言神格内父子有别,但因“同质”之故,基督教自始至终是一神的信仰。亚氏第二方面的贡献,就是将“同质”的教义与救恩论结合。他说:“如果子不是真神,人就不可能重新得救。亚他那修的论证逻辑如下:

任何受造物都不能拯救另一个受造物

阿里乌认为,耶稣基督是受造物

因此,按照阿里乌的看法,耶稣不能救赎人类。

 有时候,亚他那修会使用另外一种形式略微不同的论证。

   惟有上帝能够拯救人类。

   耶稣基督拯救了人类。

   因此,耶稣基督是上帝。

假如取了肉身的子不是按本性和真理作为父的道,人也就不可能来到父的面前。除非道所取的是真正的人身,我们就不能罪得赦免,脱离诅咒,因为我们同异物之间不可能有交通;所以除非成为肉身的道按本性出自上帝,是实实在在、完完全全的上帝的道,人才能得救。

由此可见,应阻挡那些否认子按上帝本性从父所出,否认子属父的本质,并且否认子从马利亚取得真实肉身的人。因为假如道没成真实肉身,我们人类绝不能因此受益,正像假如道不是真正的、按本性是上帝的儿子,我们不能受益一样。道成肉身在亚他那修看来,是十分要紧的,因为他所代表的洛各斯基督论侧重救赎论,而救赎就需要道成肉身。

关于圣灵,亚他那修认为,第一,圣灵不是受造之物。他是从上帝来的,而万物是上帝从无中造成的,所以两者在本质上不同。圣灵是那赐生命的,不变的,独一无二的,他能使万物圣化。如果他是受造之物,世人便无法籍着他认识上帝。“如果他能使人成圣,无疑他的本性就是上帝的本性了。”第二,圣灵是神格内的一位,与父和子同质。不过亚他那修始终没有称圣灵为神。

4)新尼西亚派时期(迦帕多家三杰)

一直以来,在上帝观的讨论中,对圣灵的反省并不多,不少教父只将圣灵的工作局限于使信徒成圣的工夫,并未确定圣灵的身份。尼西亚信经只提到“我信圣灵”,但圣灵的身份是什么?他与父和子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迦帕多家三杰作出了深层的反省。这三位教父是该撒利亚的巴西勒、拿先色斯的格利高利、尼撒的格利高利。

首先他们确定了圣灵是当敬拜的。巴西勒在375年写的《圣灵论》一文中指出,对父、子、和圣灵的敬拜,是教会多年的传统,信徒既在圣灵里敬拜神,那就表明圣灵是配受敬拜的。拿先素斯的格利高利在一篇神学演说中,竟毫不保留的尊称圣灵为神。他问道:“圣灵是神吗?不错,他是。那么他是同质吗?当然是,因为他是神。”

第二个课题是关于圣灵的来源。巴西勒指出圣灵是从上帝而来,他并不象子为父所生,乃像口中之气由神发出。那先素斯的格利高利解释生出和发出是不一样。圣灵不是自生的,也不是被生的,乃是从父发出的。尼撒的格利高利也说:“从同一位父,子被生出,而圣灵发出。”这样,“圣灵是由父发出”成了神学上的共识,暂时解决了圣灵的来源问题。

第三个课题是:圣灵在神格内的身份是什么?迦帕多家三杰提出了“一质三位”的公式,强调神格内三位的区别。他们笃信神格内的同质,这样独一的上帝同时存在于三个位格里。他们所提出的公式,结果把一场漫长的神学纠纷平息了。

5)君士坦丁堡会议时期

提阿多修(Theodosius,379395)皇帝于381年召开第一次君士坦丁堡会议(即第二次大公会议),这是上帝观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会议重申以前尼西亚信经的立场,删除了信经内诅咒的条文。同时,会议坚守圣灵与圣父、圣子同质,这样肯定了圣灵完全神圣的地位,他是神格内的一位格。圣灵被称为主(林后317)和“那赐生命者”(参约663,林后36)。信经肯定了圣灵的本源,他是从父发出(参约1526),与子“从父生出”并列。结果以尼西亚信经派胜利而告一段落。

今天教会通行的所谓“尼西亚信经”,其实经过了这次381年君士坦丁堡会议的重订,因此严格来说,应称“君士坦丁堡信经”或称“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更恰当,信经文字如下:

我们信独一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和有形无形的万物的主;

我们信独一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在万世前为父所生,从光出来的光,从真神出来的真神,受生而非被造;他为我们世人并为拯救我们而从天降临,籍着圣灵和童贞女而成了肉身,成了人,为我们的缘故在本丢.彼拉多手下被钉十字架,受难,被埋葬,并按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升天,坐在父的右边,将带着荣耀再来,审判活人和死人,他的国永无穷尽。

我们信圣灵,主和生命的赋予者,从父所出,与父子同受敬拜,同得荣耀,籍着先知晓谕;

我们信圣而公的使徒教会;

我们承认除去罪恶的一洗。我们盼望死人复活,并来世的生命。

毫无疑问,信经充分反映了亚他那修、迦帕多家三杰等教父的神学思想。君士坦丁堡会议对神学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自从尼西亚会议后,大公教会解决了耶稣的神性问题。他是在上帝那边的,而在这边的就是被造的世界,两边之间是不能跨越的本体性鸿沟。同一样的问题,不久转向圣灵:圣灵是在父和子那边,还是属于被造的世界这边呢?君士坦丁堡会议把尼西亚信经中对圣灵的宣告加以扩充,明确指出圣灵有神圣的地位,与父子并列,与他们没有任何本体性的差别,圣灵绝对不是受造之物。

   圣灵在神格内的地位被确立后,救恩的意义获得进一步的深化和加强。圣灵是那唯一的管道,让信徒领受基督救恩的成果,因为重生及成圣的工作,都是圣灵在信徒身上造成的,他又将信徒纳入教会中,成为基督的身体,使信徒能过信、望、爱的生活。可见圣灵是信徒与三位一体上帝之间的桥梁,而圣灵的教义成全了圣父与圣子的教义。

     尼西亚会议和君士坦丁堡会议的决定,为大公教会的信仰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从此以后,基督教三位一体的上帝观正式被确立。

 

参考书目:

①林荣洪著《基督教神学发展史》香港宣道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

②麦格夫著 赵崇明译《历史神学》天道书楼有限公司   64——65

③马有藻著《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导论》天道书楼有限公司

④奥尔森著 吴瑞诚等译《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8月第1

⑤胡斯都·L·冈察雷斯著 陈泽民等译《基督教思想史》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出版 20028月第一版

 

云南基督教神学院 版权所有 2017 www.ynshxy.com 滇ICP备17004955号-1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784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云(2022)0000030